【廣告】
熔模鑄造的模料種類及性能要求
一: 模料的分類
隨著熔模鑄造工藝的發(fā)展,模料的種類日益繁多,組成各不相同。通常按模料熔點的高低將其分為高溫、中溫和低溫模料。
低溫模料的熔點低于60°C,我國目前廣泛應用的石蠟—硬脂酸各50%的模料屬于這一類;
高溫模料的熔點高于120°C,組成為松香50%、地蠟20%、聚乙烯30%的模料即為較典型的高溫模料。
中溫模料的熔點介于上述兩類模料之間,現用的中溫模料基本上可分為松香基和蠟基模料兩種。
二:模料性能的基本要求
熱物理性能:合適的熔化溫度和凝固區(qū)間、較小的熱膨脹和收縮、較高的耐熱性(軟化點)和模料在液態(tài)時應無析出物,固態(tài)時無相變;
力學性能:主要有強度、硬度、塑性、柔韌性等;
工藝性能:主要有粘度(或流動性)、灰分、涂掛性等。
熔模鑄造的制模工藝
熔模鑄造的制模工藝
按照模料的規(guī)定成分和配比,將各種原料熔融成液態(tài),混合并攪拌均勻,濾去雜質澆制成糊狀模料,即可以壓制熔模。壓制熔模普遍采用壓制成型的辦法。該方法允許使用液態(tài)、半液態(tài)以及固態(tài)、半固態(tài)模料。液態(tài)和半液態(tài)模料在低的壓力下壓制成型,稱為壓注成型;半固態(tài)或固態(tài)模料在高的壓力下壓制成型,稱為擠壓成型。無論是壓注成型還是擠壓成型,都必須考慮充填和凝固時的優(yōu)缺點。
(1)壓注成型
壓注成型的注蠟溫度多在熔點以下,此時模料是液、固兩相共存的漿狀或糊狀。呈漿狀的模料中,液相量顯著超過固相量,所以仍保留著液體的流動性。在這種狀態(tài)下壓注,熔模表面具有較低的粗糙度,而且不易出現由于紊流、飛濺帶來的表面缺陷。糊狀模料的溫度比漿狀模料更低,已失去流動性,雖少有表面缺陷,但卻具有較高的表面粗糙度。
模料壓注成型時,在保證良好充填情況下應盡量采用低的模料溫度和壓型工作溫度。壓力的選擇并不是越大越好,雖然壓力大熔模收縮率小,但壓力和壓注速度過大,會使熔模表面不光滑,產生“鼓泡”(熔模表皮下氣泡膨脹),同時,使模料飛濺出現冷隔缺陷。在制模過程中,為了避免模料粘附壓型,提高熔模表面光潔度,應使用分型劑,特別是對于松香基模料。
(2)擠壓成型
擠壓成型把在低溫塑性狀態(tài)下的模料擠壓入型腔,在高壓下成型,以減少和防止熔模收縮。擠壓成型時的模料處于半固態(tài)或固態(tài),該模料在正常條件下比較硬,但在高壓下能夠流動,其特點是粘度大。因此擠壓時壓力的大小取決于模料的粘度及在注料孔和型腔中的流動阻力。模料的粘度愈大,注料孔徑愈小,型腔尺寸愈大而橫截面積愈小以及模料行程愈長,則模料流動時的阻力愈大,因此需要愈高的擠壓壓力。采用半固態(tài)模料擠壓成型,熔模的凝固時間縮短,因而生產率,特別適用于生產具有厚大截面的鑄件。
銅獎章的制作的熔模鑄造工藝
一、銅的熔模鑄造工藝
石膏型鑄造已成為銅制作的主要方法,銅獎章的制作熔模鑄造典型的工藝流程
原版一制作橡膠模(壓膠模、硫化、開膠模)一制作蠟模(卿蠟、修蠟)一種蠟樹一鑄型制作(混制鑄粉漿料、抽真空、灌注漿料、抽真空、脫蠟、焙燒)一熔煉澆注(合金預處理、熔煉、澆注)一鑄件清理(去除鑄粉、浸酸、預拋光)一后處理(執(zhí)模、鑲嵌、拋光、電鍍)
(一)原版
根據工件的復雜程度、規(guī)格和客戶的質量要求等,確定適宜的原版制作方法。首飾原版制作方法分為手雕蠟版、電腦起版、手造銀版三類.以手雕蠟版為例,其主要工藝流程包以下方面:看單開料~粗胚一細胚~撈底一開鑲口~修理等.
1.看單開料
根據訂單了解客戶要求,例如尺寸、石的大小、限蠟重等方面,據此選取一塊適宜做該工件的蠟料。然后在蠟料上劃線,再用鋸條或卓弓按劃線位鋸開.
2.粗胚
在所開的料上畫出主要線條,包括內外輪廓,用粗卓條按劃線鋸下多余的部分,將車針安裝在吊機上進行初步加工,先將其制成粗輪廓。再換上牙針,將卓條、車針工具加工后的深痕、披鋒等掃淺。然后用銼將閃過牙針留下的痕銼除,使表面平整。
3.細胚
細胚是在粗胚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使整個蠟樣更精細,更美觀。首先在該蠟樣版上用圓規(guī)取出各部分尺寸,并畫上一些輔助線,根據輔助線條,然后用車針省去余蠟,再用牙針將前面工序所留下的粗痕掃平,用大鏟將蠟樣上有角位或凸出部分鏟平,并用手術刀加以修整,用大、小滑銼分別對蠟樣整體進行平滑處理。經過以上處理這樣一個完整的獎章就制作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