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低壓并聯(lián)電容器
通過引進國外技術和生產線,在20世紀90年代實現(xiàn)了低壓并聯(lián)電容器產品的更新?lián)Q代。以金屬化聚薄膜為介質的自愈式電容器取代了傳統(tǒng)的鋁箱為極板的油浸紙介質電容器,2003年的產量已達15000Mvar以上。自愈式電容器的主要優(yōu)點是單臺容量大、介損小、體積小、質量小、價格低,同時它也使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面貌煥然一新。由于故障電容器可能發(fā)生引線接觸不良、內部斷線或熔絲熔斷等,因此有部分電荷可能未放盡,所以檢修人員在接觸故障電容器之前,還應戴上絕緣手套,先用短路線將故障電容器兩極短接,然后方動手拆卸和更換。新裝置單柜容量大,廣泛采用電容器專用接觸器或晶閘管、機械復合開關,采用了以無功量、功率因數(shù)為控制對象的各種先進的控制器,低壓靜補裝置(SVC)也已問世。
電容去耦原理透徹分析與設計參考
電容退耦原理采用電容退耦是解決電源噪聲問題的主要方法。這種方法對提高瞬態(tài)電流的響應速度,降低電源分配系統(tǒng)的阻抗都非常有效。對于電容退耦,很多資料中都有涉及,但是闡述的角度不同。有些是從局部電荷存儲(即儲能)的角度來說明,有些是從電源分配系統(tǒng)的阻抗的角度來說明,還有些資料的說明更為混亂,一會提儲能,一會提阻抗,因此很多人在看資料的時候感到有些迷惑。其實,這兩種提法,本質上是相同的,只不過看待問題的視角不同而已。但是大電容量的獲取是以體積的擴大為代價的,現(xiàn)代1開關電源要求越來越高的效率,越來越小的體積,因此,有必要尋求新的解決辦法,來獲得大電容量、小體積的電容器。為了讓大家有個清楚的認識,本文分別介紹一下這兩種解釋。從儲能的角度來說明電容退耦原理。在制作電路板時,通常會在負載芯片周圍放置很多電容,這些電容就起到電源退耦作用。
1、儲能
電容器在充電電路可以存儲電能,因此可以像臨時電池一樣使用。電容器通常用于電子設備中,以在電池更換期間維持電源。 有助于防止在易失性存儲器中丟失信息。
在汽車音響系統(tǒng)中,大容量存儲放大器的能量以便按需使用。同樣對于閃光管,可使用電容器來保持高電壓。
2、數(shù)碼記憶
在20世紀30年代,約翰?阿塔納索夫在電容器中應用了儲能原理,為使用電子管邏輯的一臺二進制計算機構建動態(tài)數(shù)字存儲器。
用于開關穩(wěn)壓電源輸出整流的電解電容器,要求其阻抗頻率特性在300kHz甚至500kHz時仍不呈現(xiàn)上升趨勢。電解電容器ESR較低,能有效地濾除開關穩(wěn)壓電源中的高頻紋波和尖峰電壓。(13)在運行或運輸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電容器外殼漏油,可以用錫鉛焊料釬焊的方法修理。而普通電解電容器在100kHz后就開始呈現(xiàn)上升趨勢,用于開關電源輸出整流濾波效果相對較差。
通過實驗可發(fā)現(xiàn),普通CDII型中4700μF,16V電解電容器,用于開關電源輸出濾波的紋波與尖峰并不比CD03HF型4700μF,16V高頻電解電容器的低,同時普通電解電容器溫升相對較高。當負載為突變情況時,用普通電解電容器的瞬態(tài)響應遠不如高頻電解電容器。但這兩種材料本身十分昂貴,生產相對困難,實現(xiàn)大規(guī)模應用不大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