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河道原位治理技術
河道水體之所以變黑發(fā)臭是因為水體中混入了大量有機物。但厭氧活性污泥法不消耗氧氣,節(jié)省動力費用,處理高濃度廢水比較經濟。有機物發(fā)酵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體缺氧,厭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分解有機物產生大量有臭味的氣體,如(CH4)、(H2S)、氨(NH3)等,這些氣體在上升過程中攜帶污泥進入水體使水體發(fā)黑,溢出水面進入大氣使水體發(fā)臭。對于河道黑臭污水的處理國內多數環(huán)保公司采取的工藝為表面曝氣和撒藥化學處理。表面曝氣由于有機物容易沉淀水底,微生物也多不生活在水體表面而收效甚微。撒藥化學處理不是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而是聚合成新的合成物沉積水底,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這兩者都不是處理河道黑臭污水的好方法。
傳統(tǒng)污水處理工藝污泥產量大,污泥脫水外運工作量大。改造前蘭陵污水處理廠有兩臺污泥壓濾機、三臺污泥運輸車、三名工人,高峰期每天脫水外運污泥達到40余噸,并消耗大量絮凝劑。
污水處理廠的剩余污泥主要是污水生化處理過程的微生物,為單細胞細菌,是由蛋白質、糖原組成的。啟動生化污泥零排放系統(tǒng)可循序漸進,每天減少5%的排泥量,16天達到污泥減量80%。山東天一水務發(fā)明的生化污泥零排放工藝,是將剩余生化污泥分解為蛋白質、糖原,再投加到原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中去,增加了污水中的碳源,增強了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了系統(tǒng)的生物量和降解能力。將廢棄的生化剩余污泥降解為二氧化碳、水、氮氣,了多年來困擾著政府的水務公司的污泥二次污染難題。
經濟效益
生化污泥零排放工藝投入運行已28天,生化污泥減量已達到80%。
① 外排剩余污泥減量80%,外排的污泥主要是進水帶入的泥土等無機質。每天可節(jié)省剩余污泥處理費、藥劑費、運輸費、處置費約8500元,每年可節(jié)省污泥處理費用310.25萬元。
② 蘭陵污水處理廠污水中碳源不足,為使出水總氮、總磷達標,每天要向污水處理系統(tǒng)投加營養(yǎng)液4噸。生化污泥零排放工藝調試完成后可減少營養(yǎng)液投加量80%。每天按節(jié)省3噸計,可節(jié)省成本4500元,每年可節(jié)省碳源費用164.25萬元。
③ 蘭陵40000噸污水處理廠實施生化污泥零排放工藝改造,除消除了剩余污泥二次污染外,每年可節(jié)約污水處理成本474.5萬元。
④ 在全國推行生化污泥零排放工藝不但可剰余污泥的二次污染,同時也會創(chuàng)造非常高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