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注漿
錨索注漿采用孔底注漿施工,砂漿由孔底注入,空氣由排氣孔排出,采用砂漿位置指示器控制注漿位置。
錨索孔注漿采用注漿機,注漿材料為M40水泥砂漿,配合比由試驗確定,注漿壓力不低于0.6—0.8Mpa;砂漿灌注必須飽滿密實,首一次注漿完畢,水泥砂漿凝固收縮后,孔口應進行補漿。
施工錨梁
錨梁是一個受壓構(gòu)件,它把錨具的集中荷載傳遞到巖面,此外,由于一般情況下孔口巖面不會與錨索軸線垂直,所以,錨梁還有調(diào)整巖面受力方向的作用。為了使錨梁上表面與錨索軸線垂直,預先將一根外徑與鉆頭直徑相同的薄壁鋼管和墊板正交焊牢,澆筑錨梁前將鋼管的另一端插入鉆孔即可。
錨索張拉分兩次逐級張拉,次張拉為總張拉力的70%,兩次張拉間隔時間宜不少于3—5天。為減少預應力損失,總張拉力應包括超張拉值,自由段為土層時超張拉值為宜為15%—25%,自由段為巖層時宜為10%—15%。張拉中應對錨索伸長用受力作好記錄,核實伸長與受力是否相符。各級張拉力分別為設計張力以25%倍數(shù)遞增,每級間隔時間2—5分鐘,一級間隔30分鐘。為克服地層徐變等因素造成預應力損失,進行一次補張拉,然后鎖定,切除多余的鋼絞線,用混凝土封錨。
張拉:一般采用多次多級張拉工藝,首先通過預張拉將各束鋼絞線拉直,每級張拉要穩(wěn)定一段時間以便錨索中預應力的傳遞和調(diào)整。兩次張拉間的時間間隔較長,第二次張拉在次張拉的預應力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以彌補預應力損失。張拉的總噸位不小于設計噸位(含超張拉)。為檢驗錨固段設計,可先進行錨索拉拔試驗,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則要修改設計。待腰梁養(yǎng)護期超過14天后才進行張拉,每級張拉穩(wěn)定5-10min以上;
錨索施工工藝及設計
錨索施工工藝及設計主要是對于山區(qū)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挖方數(shù)量大,路塹邊坡高,地質(zhì)比較差的地段一般采用預應力錨索地梁,以確保路基高邊坡穩(wěn)定。
預應力錨索地梁工程施工是一項地質(zhì)條件變化復雜、關(guān)鍵工程隱蔽和施工技術(shù)難度較大的特殊施工作業(yè),要安排一支受過訓練、具有豐富施工經(jīng)驗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