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對外開放的白馬寺大雄殿將限時限量對游人開放,該寺鎮(zhèn)寺之寶——元代“夾纻干漆”十八羅漢像與世人見面。
這十八尊羅漢均為像,皆身披袈裟,彩繪描金,通高1.5米左右,它們有的純真坦率,有的深沉含蓄,有的和藹善良,有的端嚴,造型生動,形象逼真,把十八個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羅漢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由于歷經歲月的,十八羅漢像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遮住了它們本來的面目
今年1月,十八羅漢像工作人員請入寺內的一處殿內進行。經過近45天的細致瑰寶昔日的神采漸漸呈現出來
文殊菩薩以大智慧為本愿,經中云:攝心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薩以凈行法門作為攝心的法門。凈行法門中指導我們要處處為眾生著想,故文殊菩薩教導我們要有無私念頭,把大眾的利益放在自身清凈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 ?
普賢菩薩以十大愿王為本愿,從一者禮敬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體現菩薩度眾生的愿力,普賢菩薩無有退轉的心更是不可思議。對外開放的白馬寺大雄殿將限時限量對游人開放,該寺鎮(zhèn)寺之寶——元代“夾纻干漆”十八羅漢像與世人見面。一時做善事、利益眾生、修行不難,一輩子做善事、利益眾生、修行就難,而普賢菩薩指導我們正是身無疲憊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賢菩薩的度眾特點
文殊菩薩的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造型端莊優(yōu)雅,鑄造與鍍金工藝精湛,體現了古代匠師的高超工藝水平。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其道場在山西五臺山。與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之脅士。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若以此二脅士表法,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文殊、普賢共為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