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單位應定期由有資質的專業(yè)防雷檢測機構檢測防雷設施,評估防雷設施是否符合國家規(guī)范要求。
單位應設立防范雷電災害責任人負責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項防雷安全工作規(guī)范,建立各項防雷設施的定期檢測制度。雷雨后要進行安全檢查,做好設施的日常維護工作。如雷雨過后,應檢查安裝在電話程控交換機、電腦等電器設備電源和信號線上的過壓保護器有無損壞,發(fā)現(xiàn)損壞時應及時更換。
建設單位在防雷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時,應根據地質、土壤、氣象、環(huán)境、被保護物的特點以及雷電活動規(guī)律等因素綜合考慮,采用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設計施工方式。
應采用技術和質量均符合國家標準的防雷設備、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標準防雷產品和器件。
新增加建設和新增加安裝設備應同時對防雷系統(tǒng)進行重新設計和建設,如重新鋪設電腦網絡線、室外天線的移位和加高等都應該重新設計和建設防雷設施。
雷災發(fā)生時應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情況,以便及時處理,避免再次遭受雷擊。
感應雷防護成“軟肋”
城市建筑內日益密布的計算機信息、通信、電力等網絡,正在成為雷電的主要對象。據中雷專家介紹,建筑物防雷包括直擊雷、側擊雷和感應雷防護三大部分。直擊雷和側擊雷防護主要是保護建筑物本身不受損害,以及減弱雷擊時巨大的雷電流沿建筑物泄入大地時對建筑物內部空間的各種影響;感應雷防護則是對進入建筑物的各類金屬管線上產生的雷電脈沖起到限制作用,從而保護建筑物內各類電氣設備的安全。
目前城市建筑物對于直擊雷的防護相對比較完備;但是對于感應雷的防護,很多建設單位卻沒有足夠的防護意識。事實上,在城市雷電災害中,80%—90%的原因都是由此引起的。有的住宅小區(qū)的監(jiān)控探頭、對講系統(tǒng)等設施根本沒有防雷裝置,感應雷很容易乘虛而入,擊毀系統(tǒng)。
可見,過去單純在建筑頂端架個避雷針的措施已經遠遠不夠。建筑物需要包括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電涌保護器、電位連接、電磁屏蔽、合理布線等一系列的立體防雷網絡。這就要求在設計和安裝防雷裝置時,對建筑內外部進行整體考慮。比如,所用避雷針、避雷帶或避雷網是否與建筑物的立面相配,低矮建筑物能否由高 大建筑物的避雷裝置所保護,相距較近的建筑物能否共用接地體等。
雷電的生成始于雷云的生成,其實有幾種云都與雷電有關,如層積云、雨層云、積云、積雨云,的則是積雨云,即雷云。雷云是由大氣上空的水滴、冰晶和氣體塵埃等組成的巨大的、不透光且?guī)щ姾傻臑鹾谏茐K,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含水蒸氣的氣流運動。隨著雷云的不斷發(fā)展聚積,將會引起閃電、雷鳴現(xiàn)象,這就是雷暴。
1)雷暴的分類
雷暴的形成主要是兩種:鋒面雷暴和熱雷暴。
鋒面雷暴是由于在地表流動的兩個氣團相遇時,冷氣團因密度大而流動在熱氣團下方,在兩者交界面上形成相對運動并把熱氣團猛抬上升,熱氣流形成強大的上升氣柱和渦流,這樣就會形成積云。這時如果熱氣團的溫度足夠高和水分足夠多,就可以形成巨大的雷暴烏云。
熱雷暴發(fā)生在山區(qū)。由于陽光照射,山丘及其地面溫度升高,熱氣流因密度小而向天空流動,附近樹木、湖泊和河流等的氣溫較低,周圍相對較冷的氣流向山丘溫度較高、密度較小的地帶集中,同時這些氣流又被山丘地表的高溫加熱而向天空流動,這樣就形成熱雷暴。
2)積雨云的起電機制
建議從以下幾點進行考察:
1、防雷企業(yè)是否具備試驗能力,因為每個防雷器出廠都必須經過嚴格測驗。具有自己的實驗室,不過這樣的防雷企業(yè)在國內現(xiàn)在是數(shù)的。
2、是否具有研發(fā)團隊,且對防雷有一定研究,技術實力強。
3、其防雷器是否具備相應的產品檢測報告,包括國家氣象局的(要型式試驗)、行業(yè)的如符合性認定;這些都是對防雷器質量和功能的保證。
4、是否具備各行各業(yè)要求的認證,比如通信行業(yè)認證,鐵路行業(yè)的認證等等。
5、是否具備ISO三體系認證,包含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huán)境管理體系、OHSAS18000
職業(yè)安全健康管理體系。
6、是否具備歐標TUV、美標UL ,國際CE、ROSH等文件。
7、其防雷產品是否具備產品責任險,這是妥妥的質量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