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大棚頂膜與裙膜有必要分隔掩蓋嗎?
一、為便于通風換氣等管理工作,大棚頂膜與裙膜有必要分隔掩蓋,一般采用三幅式覆膜,即一幅頂棚膜和左右兩頭兩幅裙膜。頂棚膜寬7.5~8.0米,裙膜寬1.2米。先將兩邊的裙膜裝上,用卡槽卡住,再將頂膜蓋上,兩頭用彈簧卡槽卡牢,每個拱架之間用壓膜線(帶)壓住,在頂膜與裙膜交接處要堆疊20~30厘米,將頂膜壓在裙膜外側,頂膜的兩邊可裝上搖膜桿,便于撩開頂膜通風換氣。裙膜著地部分要用泥土封壓。大棚掩蓋時應挑選無風氣候進行,避免風吹不利蓋膜或撕壞棚膜,蓋后壓好壓膜帶。
二、大棚放風通氣時,先將頂膜邊向上撩起,溫度再升高時,再將裙膜放下。蓋膜時先將裙膜夾好或系緊,再放下頂膜。撩膜蓋膜按相反次序進行。
三、大棚建好后在大棚四周開挖深溝,下降地下水位,以利于棚內蔬菜成長。
棚內下挖過深是當前蔬菜大棚建造中的突出問題
雖然蔬菜大棚已經普及,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投身到蔬菜大棚工程建設中,可是因為有些地區(qū)的農民專業(yè)知識不夠,把蔬菜大棚建設仿造了地窖建設,棚內下挖過深,結果不僅降低了蔬菜的產量及品質,還造成了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棚內下挖過深是當前蔬菜大棚建造中的突出問題之一,有些菜農為了追求種菜效益,提高棚內建設高度,導致棚室墻體的土方量增加,以為這種行為有利于蔬菜保溫,其實這是不合理的。
這一方面會造成蔬菜大棚前臉處出現(xiàn)較長的遮陰帶,同時也會造成地表的一層生土,有機含量低,土壤有益微生物匱乏,透氣性差,如果不加以改造,當季蔬菜生長必然受影響。
農用大棚二氧化碳追肥倒會收到好的效果
正常情況下,農用大棚夜間二氧化碳積累一般只有500-700克/m3,日出后1-1.5小時內濃度會迅速下降,9時前后降到300克/m3,接近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濃度;10-11時降到100克/m3左右,出現(xiàn)二氧化碳饑餓。
這種情況下,需要對農用大棚進行通風,通風后二氧化碳濃度雖然有回升,但也只能維持比300克/m3稍低的水平。不過農用大棚二氧化碳追肥倒會收到好的效果,但從長遠看,還是應采取增施有機肥為主的措施。
農用大棚土壤溫度會因為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從頭年10月到次年5月,棚內淺層地溫比棚外平均高5℃左右,10月份地溫可維持在10-21℃,11月上旬棚內地溫已降至10℃以下,不再適合喜溫蔬菜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