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小型青銅鼎
銅鼎腹圍鑄陽文壽字為數(shù)一百,底有“宣德年制”楷書。蓋頂透 銅鼎腹圍鑄陽文壽字為數(shù)一百,底有“宣德年制”楷書。蓋頂透雕10個(gè)壽字,間以透雕夔龍。頂上祥云中涌起四龍搶珠,正面鑄萬字,銅鼎,背面鑄壽字,均透雕。龍珠及萬壽字均鎏金。雕10個(gè)壽字,間以透雕夔龍。頂上祥云中涌起四龍搶珠,正面鑄萬字,背面鑄壽字,均透雕。龍珠及萬壽字均鎏金。
雙層底方鼎是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商墓中的一件形制獨(dú)特的青銅珍品。通高27厘米,長21.4厘米。銅鼎口呈長方形,斜折沿成臺(tái)階狀,誠信銅鼎,銅鼎口上的立耳略微外撇。鼎突出的是雙層平底,中部為4.5厘米高的夾層。銅鼎正面中部偏下有一可啟動(dòng)的小門,可能為置炭火之處。這種形制獨(dú)特的銅鼎發(fā)現(xiàn)。銅鼎身周邊采用邊緣圖案的組合形式,寬線條裝飾外卷角獸面紋及單行式目紋。深刻的寬線條,顯得粗放有力。銅鼎腹中央留一長方形素面紋。鼎足各施獸面紋,足下端各飾兩道弦紋,圓柱足上部略粗而中空,撐立穩(wěn)重。
銅鼎作綿羊形,器身作半球狀。羊頭昂起,眼、鼻、嘴畢現(xiàn),兩角向下卷曲,雙耳外側(cè)飾點(diǎn)紋,胸脯凸出于鼎外,羊背為平蓋,有鼻紐,蓋前端有半圓豁口與羊頸部嵌合,蓋后伸出部分作羊尾,尾上飾云雷紋,子母口,三扁足皆作丁勾形外撇,兩足在前,一足在后。高11厘米,口徑10厘米,器體單薄靈動(dòng),重僅0.8公斤。羊通祥,在古代屬于吉祥用語。古人把羊作吉祥之物予以崇拜,以求吉祥多福。三足羊首鼎,一件別出心裁的匠心之作。1976年壽縣魏崗出土,現(xiàn)藏壽縣博物館。
鑄客銅鼎,挺拔莊重,氣勢恢宏,重400公斤,為楚王重器,故冠以“大”字。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腹深52厘米。